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2/12电子工艺技术论文下载(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论文
- 12/08电子工艺技术参考文献类型(电子工艺相关文献
- 10/26三星电子将加强汽车半导体业务 分析师预计其可
- 10/13?苹果A17或采用3纳米工艺,台积电代工
- 10/13苹果A17或采用3nm工艺:台积电代工
另起炉灶IPO被老东家举报,甬矽电子:人是挖了(2)
因此,长电科技怀疑甬矽电子极有可能依赖于不断挖走的长电科技前员工所知悉的技术或客户资源,并且甬矽电子也披露了其客户与长电科技存在高度重合。
“甬矽电子的发展速度,有别于常规的封测企业,常规情况下,客户的导入、开发需要的一个周期,即使客户非常信任,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订单。”前述长电科技董秘办人士说。
另外,长电科技认为甬矽电子在首轮问询回复中仅通过简单的核查对象签署承诺书的方式就作出相关人员“不存在违反原任职单位保密义务的情形,且其亦未曾被原任职单位主张违反保密义务,不存在相关纠纷”的结论,以公司成立之初产品较为简单即得出“研发周期相对较短,具有合理性”是极不严谨的。一旦甬矽电子商业秘密侵权成立,其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巨额赔偿、禁令、刑事责任等,必然会对甬矽电子的主营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甬矽电子否认“三连”
对于长电科技举报的信息,甬矽电子在2月14日出具的超过160页的自查报告中,从侵犯商业秘密、员工违反保密义务、使用长电科技员工信息、客户信息等经营秘密以及对公司上市和持续经营影响等方面逐一做了回复。
就被举报侵犯长电科技商业秘密事项,甬矽电子表示,主要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均系其基于公共知识自主取得,产品演进和技术研发过程清晰可溯,不存在侵犯长电科技知识产权或技术秘密的情形。
甬矽电子称,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展了较长时间,在公开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公共知识。甬矽电子表示,在初创阶段,量产产品是依托先进封装领域公共知识和公开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封装结构和封装工艺等产品难度相对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量产,解决了初创期企业的生存问题。
随着业务的展开,甬矽电子在公共知识的基础上,以客户提出的定制化需求为导向,对定制化需求中涉及的技术难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形成了现有的9大类、超过1900种量产型号的产品。
至今,甬矽电子累计形成了超过7000份封装产品设计图纸,相关图纸能充分证明甬矽电子产品的自主设计过程和技术演进过程。
而针对通过招徕长电科技离职人员运用长电科技的技术成果、商业秘密等进行使用并申请专利的情况,甬矽电子则表示,在其初创阶段,其技术研发团队核心人员虽主要来自于长电科技,但大部分人员在任职于长电科技之前均有日月光、星科金朋等国际知名封测大厂技术岗位从业经历,并在此期间积累了先进封装领域丰富的公共知识和实践经验。
5人创始团队中,张吉钦、吴春悦在加入甬矽电子前一家单位并不是长电科技;而王顺波、徐玉鹏均在日月光、星科金朋等知名封测企业从业多年,成长为先进封装领域高端人才,于2011年被引进长电科技工作,分别担任集成电路事业中心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职务,推动长电科技先进封装业务发展。因此,创始团队在入职长电科技前已建立了先进封装的知识体系、行业认知,并积累了一定的产业资源,具备从零开始搭建中高端封测生产线的能力。
截至2021年5月15日,甬矽电子员工共有2227名,其中来自长电科技的人员766人。甬矽电子将这766名员工分为两大类,其中大部分职级较低且以生产相关岗位人员为主,不涉及公司的产品、技术研发相关工作。
而涉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专利发明人、技术人员及其他级别在M5以上的人员共计199人,经自查,上述199人不存在违反保密义务、侵犯长电科技商业秘密的情形。
甬矽电子认为,离职员工合理利用其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并不侵犯原任职单位的商业秘密。
此外,甬矽电子表示,即使是同类产品,其公司产品与长电科技在具体实现工艺及内部微观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封测行业具备高度定制化的特点,封装行业积累的公共知识仅为基础,各封装测试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研发,从而形成自身的技术积累,形成各自的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
甬矽电子认为,虽然其部分产品类型与长电科技存在重合系行业特点,但相关具体产品均为公司基于行业通识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取得,生产过程与最终产品与长电科技存在差异,不存在侵犯长电科技技术秘密的情形。
针对双方涉及的诉讼案件,甬矽电子表示,长电科技针对公司不正当竞争诉讼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较为轻微,即使败诉亦不会对公司主营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电子工艺技术》 网址: http://www.dzgyjszzs.cn/zonghexinwen/2022/0219/576.html